客户·询盘·订单
这三个词是外贸的核心关键词,能写的东西实在太多。这篇文章主要是聊聊个人的一些想法,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。
先说询盘:阿里巴巴有多火,这个词就有多火。阿里巴巴的操作主要也是围绕询盘来的,如何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询盘。询盘是客户主动发送的,大多数情况下是客户有真实采购需求,主动找到供应商。所以谈成订单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。而且可以免去判断客户是否有这个需求,寻找客户联系方式的步骤,外贸新手大多接触的都是询盘的概念,主动开发意识不强。RFQ和其他buying leads都可以算到这一类,供应商接收到的客户主动询问的信息。
但是仔细想想就能知道,以询盘为中心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。首先,为了获取询盘,业务员大量精力要花在维护网站(B2B,企业官网)以获取更高的排名(Google等搜索引擎,阿里巴巴等B2B网站站内搜索),提高转化率上。这些工作做过的人就知道能消耗掉人多少精力,而且面临的竞争也是巨大的,P4P,Google Adwords等付费手段也是需要很高的投入的。当然,能把这些事情做好,也可以有很好的结果,只是基本上是以高投入为前提,一般的企业负担不起。另外一方面,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是被抢来抢去的。如果我们只是等着客户来找我们,相当大一部分优质客户我们是做不到的。阿里也发现了这一点,所以上线了访客营销,主动营销等功能,阿里的开发信我相信不少人也收到过。以询盘为中心还有一个弊端,造成很多业务员平台操作非常熟练,但是谈判能力非常弱,沦为操作工。有些公司把平台操作和业务分开,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效率,另外一方面也有这些考量。毕竟业务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,需要更强的创造力。
订单:以订单为中心有错么?没有人敢说这个有错,没订单就没收入,没收入公司就开不下去了。这里我想说的是只看眼前的订单。很多业务员受的培训是,其他的都不重要,你只要把订单接到就好了。质量怎么样你不要管,客户的反馈你不要管,客户提的条件你能不能做到不要管,先统统答应,接到订单再说。于是,陷入了没有老客户,不停找新客户的恶性循环。更有甚者,公司开一段时间换个名字重新开业的,基本没有积累。这种可能一时能赚到一些钱,但是赚得很辛苦,人没有积累,公司也没有积累。这种思维还会导致一种情况:不愿意投入。因为做好了一锤子买卖的准备,考虑的只是这一单能赚多少钱,不去想以后的事情。想让我投入,没门。于是,招来一批人,基本没有培训,一台电脑马上上岗。干什么?找客户,拿订单。产品质量不行,碰运气,总能找到冤大头。客户索赔,没门,大不了不做了,反正这一票我赚到了。
客户:现在很多公司都说以客户为中心,口号喊得比谁都响,做起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。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?把客户当上帝么?事事都顺着客户?这显然是矫枉过正了。我们把客户当成合作伙伴,我们不做卑微的仆人。客户也会有犯糊涂的时候,客户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,客户也会有提不合理要求的时候。真以客户为中心,就要尽量减少客户跟我们合作的阻碍,降低他的风险。这里以样品费和快递费为例:不少人把样品费和快递费作为判断客户诚意的标准。那我有一个问题,什么是判断供应商诚意的标准呢?一个客户和他现在供应商合作得好好的,你隔三差五去挑逗一下,客户实在受不了了,说好吧,你发个样品过来看看。好的,样品费XX元,快递费XX元。客户不给,他就是没诚意。那你硬要把自己东西卖给他,样品收钱,快递费也是客户给的,你有一毛钱的诚意么?有人说,我有诚意啊,下单之后返还。那你考虑过客户的风险和不便没有?这是切换供应商的大事,不是产品单价比别人低几毛钱这么简单的算术问题。这里面的风险和隐形成本实际上是很高的。如果跟你联系的是一个采购,为了付你几十美金要去找一帮人签字,你觉得那是多大的不便?去找财务报销过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。开阿里巴巴基础会员一年几万,去展会摆个摊一次几万十几万几十万,发一个样品要多少钱?客户看完样品,一切OK要下单了,第一单下来数量好少,不想做。我也理解,都想做大单。工厂做大单有规模效应,业务做大单提成高。再说,论坛上的帖子都是XXX入职一周接百万大单,我好累,这个月发了100个柜子这样的文章,看一下自己手上这种单,心里难免不平衡。要放弃么?要不先接下来,等到收了钱或者是拖个十天半个月再“逼”客户加量?那大家想想,客户第一个单为什么量没有你想象的大?客户真的就这么点需求?话说,如果真的就这么点需求有必要跑这么远到中国进口么?你有没有想过客户跟你是第一次合作,他的风险有多大?还有就是如果没有磨合,没有互相了解,一个大单下来你们的沟通成本会有多高?
老客户的重要性大家看看公司里业绩好的业务员就知道了。客户的忠诚度是怎么来的?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。怎么培养?聊聊天,给点礼物?光做不说不行,光说不做更不行。很多业务员跟客户最终发展成了朋友关系,但是如果他没有做几件漂亮的事情,没有对客户的业务产生过帮助,那只能说这个客户对这个业务员是真爱了,不求回报的真爱。可惜这种真爱电视剧里比较多。
总结一下,不能只是等询盘,还得主动去抢客户。根据公司情况和自身阶段合理分配比例。前期的时候可以多花精力在B2B上,多找些客户练练胆,询盘少你就多报RFQ,见得多了才能习惯,习惯之后,没了恐惧心理,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。主动找客户的能力很重要,找到别人的客户,抢过来变成自己的。
关注订单没有错,但是不能只图眼前利益,“战略性亏损”不可取,但是适当的投入是必须的,不一定每一次的投入都有产出,不一定每一次投入马上就会有产出,但是看准了该投入还是要投入。
以客户为中心,尽一切力量降低成交的障碍,先促成第一单合作,建立信任的基础。特别忠告某些做“高端”“优质”产品的,你的东西好不好,客户用了才知道。怎么让他用上,让他离不开,first step很重要。
继续写下去,渐入佳境。
好,不过要多点输入了。
不喜欢各种推送,所以宁愿不定时地输入“Neil说”来看看你写的文章。Neil的文章总是实在而又有惊喜,非常喜欢。
谢谢支持!我最近也在增加阅读,到处搜罗有趣的东西。